網路圖片下載分享
日本小東北日光的日光東照宮,是德川幕府第一代將軍徳川家康的家廟,建於日本元和3年(1617年)。在全日本眾多的東照宮之中,日光東照宮是本社,其正式名稱為「東照宮」。為了與其他東照宮區分,又俗稱「日光東照宮」。初期的殿宇是徳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徳川秀忠建造,20年後(日本寛永13年,1636年)又經徳川幕府第三代将軍徳川家光稱為「寛永的大造替」的全面改造之下,成為今日絢爛華麗的殿宇群。寛永的大造替花費時間2年,換算成現在的金額約200億日圓,可見工程之浩大。 日光東照宮建築全由日本江戶初期寛永文化的優秀技術集團監製,是日本宗教建築的傑作,也是日光旅遊的主要景點。
日光東照宮的建築精雕細刻,金碧輝黃,日本風格的明陽門和中國風格的唐門是其代表建築,豐富的歷史古蹟,使日光東照宮在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。
日光東照宮附設「東照宮寶物館」與「美術館」。寶物館展示徳川家康的畫像與遺物,重要文化遺產包括刀劍、朝廷、將軍家及大名家的贈送品、日本江戶時期的神轎等。美術館裡有約100張的書畫,其中包括横山大觀等日本畫壇的大師的傑作。另外特別公開日本皇室或是國内外貴賓休息用的「朝陽閣」以及「貴賓室」。
日本元和2年(1616年)4月17日,徳川家康在駿府(現在的静岡)去世。遵從徳川家康的遺言「遺體葬在久能山,過了一周忌後,在日光山建造一個小寺廟,供奉我為神。然後我將鎮守八州」,遺骨馬上被埋在駿河國的久能山,欲藉由北極星的位置確保徳川幕府的安泰與日本永遠的和平。但在隔年(日本元和3年)改葬於下野國日光。同年4月殿宇完成後,朝廷賜予東照大權現的神號和正一位的官階,改葬於奥院廟塔。
日本寛永13年朝鮮通信使來到江戶(現在的東京)時應邀拜訪了日光東照宮。由此可見,日光東照宮在政治上也被利用。日本正保2年(1645年)朝廷賜予宮號,由東照社改稱為東照宮。日本明治時期的神佛分離政策,使得日光分為神社與寺院;東照宮及二荒山神社成為神社,輪王寺則成為寺院,也就是今日所謂的二社一寺。
日光東照宮受陰陽道的影響很大。據說為了使北極星能在直線的上方出現,特地把正殿前的陽明門與前面的鳥居建在同一條直線上。往這條直線的正南方走就是江戶。把所有主要建築物用線連接時,其建築物的配置和北斗七星的配置完全一樣。所以據說陽明門前的照片行一帶是全日本運勢最強的地方。
↑ 文章介紹 出處